**今日女足东亚杯赛事分析**
在今日的女足东亚杯比赛中,中国女足与韩国女足以2:2的成绩握手言和。这一战果的背后,凸显了我国女足的生存现状比男足更为严峻。
连续两日的比赛观察,从国足到U16梯队,中国男足面对韩国的连败,无疑揭示了我国足球在技术层面上的不足以及“恐韩症”的代际传递。而中国女足国家队在赛场上的每一次出击,都几乎成了中国男子三大球类运动找回场面的希望。不过,随着中国篮球逐渐呈现出与足球相似的困境,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竞技空间,已从世界舞台转向了亚洲赛场。
上周最大的新闻无疑是前女足主教练水庆霞的回归上海。她的目标直指带领上海女足夺得全运会冠军。回想上一届浙江全运会,水庆霞带领从东京奥运失利归来的中国女足,在全运会中夺冠的壮举,再次证明了女足运动在中国的重要性——那就是全运会和国家队。
在首届女足世界杯的巅峰之后,女足运动在中国逐渐式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随着女足运动在全球的推广,中国的先发优势逐渐消失。其次,欧洲女足联赛的崛起,使得中国足球在整体上被欧洲足球所超越。再者,女足运动的男子化趋势,使得选材和青训方面全面不足的中国女足已经落后于时代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谈及的女足生机勃勃,往往仅限于国家队层面,地方队和女超联赛的关注度与生存能力则大相径庭。若非阿里的十年10亿投资支撑,女足的现状恐怕会更加惨淡。
在米利西奇接手女足后的这段时间里,虽然他带来了新的打法,但中国球员的能力却未能完全达到他的要求。他的激进战术在中国球员身上并未完全发挥出来。今天的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:开场中国女足展现出侵略性,尤其是在站位和出球方面与水庆霞时代有所不同。尽管如此,球员质量的不足还是让中国队在多次机会中错失单刀,最终韩国队扳平比分。
然而,值得肯定的是米利西奇的战术理念。从三条线的前压到后场的控球,再到中场的压迫性打法,都显示出其先进性。尽管今天有失球和遗憾,但从年轻球员的表现来看,中国足协选择米利西奇无疑是正确的。当前的中国足球最不需要的就是中庸和四平八稳的打法。我们需要的是创新、是进步、是敢于挑战的传统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期待中国女足能够在米利西奇的带领下走得更远,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这项运动中,为中国的足球事业注入新的活力。